
雨川一生以創作現實主義作品為志向,《沙河長流》也表現出他對現實主義美學的執著。小說主角阿樹原是泥山書記,工作單調無趣,老闆對員工也非常苛刻。後來,阿樹獲得友族朋友的協助,自行創業,開設沙場,挖掘河沙出售。阿樹的命運從此隨著這條河起伏,家庭生活也與沙河緊緊相扣。沙河長流,帶來撈不盡的河沙,勤奮的人能夠從中取得財富,但也會因此失去一些事物。
雨川,原名黃俊發,1940年5月5日生於吉打西岭雙溪文池,祖籍廣東潮安。1951年西岭新村小學畢業。後來升入居林覺民中學初二, 1956年因家貧輟學,在父親的陶窯工作。1974年舉家自西岭遷居北海,任職萬合美磚廠。1994年轉往彭亨州加叻合記磚廠任職。1998年退休,賦閒在家讀書寫作。2007年3月24日,肝癌病逝。
1959年起勤於寫作,曾用筆名俊發、雨川、紀紅、士凡、勁草等,小說及散文發表於《光華日報》“青年文藝”、《星檳日報》“星藝”、《南洋商報》“青年文藝”及《星洲日報》“青年園地”等。1960年代參與創辦海天社。1970年代多寫廣播劇。1980年代初停筆,1986年重新創作,小說及廣播劇見於《南洋商報》與《新明日報》。後期作品見於《星洲日報》“文藝春秋”。
著有短篇小說集《埋葬了的鮮花》、《村之毀》、《輪椅上的琴聲》;中篇小說《生活的歷程》、《茁長》、《河誌》、《廣福宮》及長篇小說《沙河長流》。作品收入《新馬華文文學大系‧小說二集》、《討海人家》及《別再提起:馬華當代小說選1997-2003》。
|